海洋暴龍,北極,上龍,暴龍化石,化石
挪威化石搜索人員在一座偏遠的北極島嶼上發現了一只遠古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它的體長比駝背鯨更長,牙齒像黃瓜一樣大,可一口吞下一輛小轎車。
據挪威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約恩·胡魯姆領導的一個科研組說,經過測量,發現它的體長大約是50英尺(15米),這種能咬碎骨胳的食肉動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洋爬蟲動物之一,堪稱“海洋暴龍”。
與眾不同的化石
2006 年,科研人員首次在斯匹次卑爾根島(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組成部分)上發現這只已經有1.5億歲的動物,它所在的位置是極地一處未經開發的區域, 該地散布著一些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胡魯姆說:“我們剛發現它就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化石。大塊的骨骼和殘片的結構告訴我們這是個龐大的動物。”
去年夏季,胡魯姆的科研組重新回到這座北極島嶼,開始挖掘該化石。這些科研人員在用手清除一百多噸岩石的同時還要時刻警惕北極熊。該科研組發現一個巨大的骨架,其中包括部分頭骨、幾乎完好無損的前肢和像西餐盤一樣大的部分椎骨。他們估計這只動物(海洋暴龍 北極)的頭骨有10英尺(3米)長。他們將之稱做“海怪”,認為它是 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蛇頸龍種。胡魯姆說:“它跟曾經發現的最大的蛇頸龍一樣大,或者比它更大。這看起來非常像一個新品種。”
堪稱“海洋暴龍”
蛇頸龍是海洋爬蟲動物,它具有的典型特徵是頭小、脖子長,並擁有龐大的鰭狀肢。但是科學家認為這種新發現的蛇頸龍屬于上龍,上龍(海洋暴龍 北極)與其他蛇頸龍不同。因為擁有較短的脖子和龐大的腦袋,侏羅紀時期(2億到1.45億年前)上龍成為最兇猛的海洋食肉動物。
胡魯姆表示,這項最新挖掘的樣本比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上龍(海洋暴龍 北極)——澳大利亞的克柔龍的體積大20%。他說,之所以將它稱作“海洋暴龍”,是因為它“可能以其他海 洋爬蟲動物為食,或許還吃一些生活在那個時期的巨大的海鰱。”26日,這具新發掘的上龍化石在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與公眾見面。
阿拉斯加州立大學諾斯博物館的蛇頸龍專家帕特裏克·杜肯米爾,是發現和挖掘這具北極化石的遠徵隊成員之一。他對此做出評論說:“這個樣本之所以意義重大, 不僅因為它是目前發現地最大的和相對保存最完整的蛇頸龍之一,還因為它證明了這些巨型動物在恐龍時代就棲息在地球的北部洋區。盡管我們沒有獲得完整的骨骼 化石,但是我們發現很多最為重要的部分。令人感到驚訝地是,它的一個鰭狀肢幾乎就有10英尺(3米)長。”
還有其他重大發現
科研人員在距離北極大約800英裏(1300公裏)的一個龐大的史前海洋爬蟲動物“墓地”中的永久凍結帶內發現這具化石。胡魯姆領導了這個北極化石搜索隊,據他說,該區域是世界上海洋爬蟲動物沉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這些動物在溫暖的海水中自由遨遊,死後沉入海底,它們的骨骼在海底的軟泥中保存下來。目前科學家已經確定大約40塊骨骼的年代,大部分都屬于長頸蛇頸龍和海豚形狀的魚龍。去年他們還發現另一具上龍化石樣本。胡魯姆說:“它有望和第一只一樣大。”
這個最新發現的化石可能有助于為正在喪失的“海怪”的部分骨架提供修補片斷。胡魯姆說:“似乎它有更多牙齒,(在發現這些化石的)山裏可能有更多頭骨殘 片。但是首先我們必須移開這座山。”這些研究員計劃在今年夏天重返斯匹次卑爾根島時,開始挖掘第二只上龍(海洋暴龍 北極)化石。蛇頸龍專家理查德·弗萊斯特與英格蘭萊斯特 的新沃克博物館有來往,他表示,上龍骨骼化石非常罕見。弗萊斯特說:“對任何大型食肉動物來說,越是位于上層食物鏈的動物,數量就越少。”
進食間隔變得更長
弗萊斯特表示,自從上龍(海洋暴龍 北極)變成爬蟲動物後,它們的新陳代謝開始變慢,因此它們需要吃東西的時間間隔可能變得更長。他說:“如果(海怪)吃一些像蛇頸龍的東西,它一次獲得的食物或許能在幾個月內源源不斷地為身體提供能量。”
相關人員認為,上龍(海洋暴龍 北極)是一種善于潛伏的食肉動物,它們利用龐大的鰭狀肢對目標發起兇猛襲擊。弗萊斯特說:“我們認為它們不擅長航行,但是非常善于突然加速, 因此它們潛伏在深處,伺機發起突然襲擊,捕獲獵物。”他表示,上龍(海洋暴龍 北極)是現存或已經滅絕的任何食肉動物中咬合力最強的動物。“我認為任何動物的咬合力都無法與 它的相提並論。在它們的龐大的頭骨內,有專門容納咀嚼肌的巨大區域。這種動物中的任何一只都非常大和強壯,足以將一輛轎車舉起,並咬成兩段。”
弗萊斯特說,最近他對一具長23英尺(7米)的蛇頸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它顯示是一只上龍(海洋暴龍 北極)的受害者。“有明顯跡象表明它受到了重創,身體基本上被撕成碎片。
引用自:北極發現15米長史前“巨獸” 堪稱海洋暴龍
留言列表